【摘要】今年上半年 多多28ccmpc,围绕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讨论和争论,形成了若干热点,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国道路自信”问题以及中西文化和价值观之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关键词】 四个全面 意识形态 道路自信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上半年,理论界,学术界以及宣传思想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舆论,在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围绕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讨论和争论,形成了若干热点,从总体上看,我国思想理论领域持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杂音,噪音也一直存在, 热点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理论界,学术界对“四个全面”的提出过程,重大意义以及“四个全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宣传阐释,有学者认为,“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方略的全新展示,也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也有学者认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布局的重大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为此,应当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研究和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经过几年的酝酿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不断丰富完善,伴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多多28网页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习近平多多28网页版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多多28网页版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多多28网页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习近平多多28网页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等文献的出版热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掀起新高潮,如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新跨越,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热点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多多28网页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多28网页版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教育部对西方原版教材说“不”后,引发高校要求“思想自由”和“价值中立”的反弹,今后如何在高校开展适当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材,讲课方式如何改进,“学术自由”和“舆论阵地”的边界如何界定, 对此,有学者认为,教师教书育人应当有政治和道德的“底线”和“边界”,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他们运用手中的知识权力,足以影响整整一代青年人,因此,高校不能以“思想自由”和“价值中立”的名义灌输错误的价值观,而应该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观点争锋激烈,有人认为这是网络空间自由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也必须警惕乱戴帽子,乱贴标签的舆论暴力行为,现在有些理论工作者公开散布与中央不一致的观点,甚至以此为荣,对此,有学者指出,这是党的纪律所绝不能允许的,如果放任这种现象,党必然软弱涣散,就无法肩负起领导改革,依法治国,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职责,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一个“标准”,确定一个“底线”和“边界”,那么,越界的言论就不会继续在高校,媒体,互联网上肆意传播,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深入人心,有观点提出,“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就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理论工作者面对时代变迁,对象变化,环境变换等对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只有用真心去塑造人格,用真心去释放真爱,用真心去革弊鼎新,用真心去踩实环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实地气,找准穴位,打到点上,激起共鸣,才能确保政治优势更强,“看家本领”不丢, 有学者指出,即便在美国高校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课,美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课仍然存在表明,今天所有试图批判性地看待当今政治经济现状的尝试,都绕不开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和由此引发的各种应对行为,可以使资本主义社会变得不那么可恶,人们看到,尽管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放在指导思想的高度,但客观的研究和严谨的分析,仍然使学生们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现代感, 热点三:“中国道路自信”问题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基于本国国情选择道路,走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这是治国理念的成熟,发展模式的自信,在为世界提供治国理念这方面,中国是亮点迭起,异彩纷呈,从“全面小康”到“依法治国”,从“新常态”到“一带一路”,从“金砖银行”到“亚投行”,无不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在多极世界推动建立新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增加了机遇, 当然,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受文化差异,情感因素和价值取向影响,还难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出现了“中国不会生产思想”,中国社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制度缺陷”等声音,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就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明确地将自己划入“中国崩溃论”的支持者队伍,在他给出的五个理由中,包括富人移民,腐败,经济增长下滑等,而一旦中共“陨落”,这个过程将是“长期,复杂,暴力的”,对此,有学者认为,后发展国家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权威来解决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每个国家只有走自己经验中摸索出来的发展道路,才能给民族带来福祉,必须要加强政府执行力来防止发展中期政治参与的井喷与膨胀所引起的转型危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文明走向繁荣,使经济走向持续进步,这是后发展国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做的事,还有学者认为,沈大伟对中国制度的看法很幼稚,就拿腐败来说,每个国家都存在,但中国的反腐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体会到了中共高层的勇气与胆识,支持反腐并且相信通过反腐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发展,反腐造就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都更加强大,更加高效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有的学者指出,国际社会的各种质疑和误解也表明,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制度的基本构成,运行机制和独特优势,引导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体系,内在结构,历史地位,世界意义,应是未来建构中国话语权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与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积极评价为确立中国话语自信提供了重要支撑, 热点四:以消解英雄为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 今年年初,新华社退休记者李竹润在其个人微博上向公众道歉,称“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的报道是一则让自己上了当的谎言,他说那是当时西方媒体的一则“愚人节新闻”,他却把它当了真而引入新闻教材中,这篇澄清“西点军校学雷锋”的报道迅速被扩大为否定雷锋的舆论攻势进而在互联网上激起波澜,同时,南京炮兵学院的一些军史课教员面对网络上多多28网页版“张灵甫是不是抗战名将”的口水战,发觉“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个人物已变成了课堂上绕不过去的问题”,还有一位教员在课间休息时遭到了学员的质疑:“您难道不看微博吗,您刚才讲的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这种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秒变”成热点敏感点,在如今的党史,军史课中已经成为常态,甚至有些公众人物或企业以争议事件和人物为噱头,闹出“戏弄”领袖,“烧烤”英雄等公众事件, 在质疑和争论中,如何客观理性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及被其消解的英雄,如何在军校乃至高校讲好党史,军史课,这不仅是摆在全军院校和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为了改变党史军史课“从学术上说很靠谱,从政治上说很正确,但是从接受上讲却很乏味”的现状,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一些教员也摸索出一些诀窍,如“从接近性切入”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寻找党史军史事件或人物与学员的切合点,在关键处施以“妙评”,常能拨动学员心弦,有的以“让学员眼前一亮”为标准,翻箱倒柜寻找新鲜的高质量史料,使课堂充满惊喜,网络平台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教学维度,让课上课下贯通,在线上线下互动,走出校门,带着学员成为各类纪念馆,陈列馆的常客,还原历史情境进行现场教学…… 当然,党史,军史,革命史课要真正被接受,还是要靠史实的力量,靠真理的力量,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应当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从毕福剑因“私人聚会戏弄领袖视频”辞职 多多28官网,加多宝因“烧烤英雄广告”道歉等事件的争议和结果可见,即便在微博,贴吧等自媒体流行,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空间兴盛的“互联网”的新媒体时代,“群众的眼睛仍然雪亮”,公道也仍然“自在人心”, 热点五:中西文化和价值观之争。
2015年新年前后,湖南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则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称将处分过圣诞节的学生,对于此举引发的关注和争论,认证为“共青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委员会官方微博”的账号发布消息回应称,近年来,很多国人都开始越来越重视西方节日,他们认为西洋节很时尚,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显得“老土”,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是严重的崇洋媚外,同时也表明,祖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正逐渐消失,我们不能忘记祖国的优良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洋节”确实很流行,万圣节的搞怪噱头,情人节的浪漫风情等 多多28app,让中国民众“过别人的节日,图自己的快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传统节日,确实也有助于价值与情感的凝结,文化与历史的承续,不过,禁止过“洋节”,不如创新传统节日,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工作节奏让国人倍感压力,大家都需要放松身心,用来放松的节日和非节日性安排尤其是我们的短项,圣诞节等“洋节”的流行威胁不了传统节日,换一个思考角度,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上,是不是需要一些更轻松,更有趣味的改进和重塑,也有学者提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并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核心理念,在把握了中西文化的核心理念后,才能比较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别,做到融会贯通,兼容并蓄, 也有学者提出,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需要有“会通精神”,这也是中华文化一大特色,比如,要把思想与文化会通起来,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各种各样的文化都体现着思想和价值观,倘若就文化论文化,就讲不清文化的本质,文化是思想的载体,脱离文化论思想,思想就空疏得很,再如,要把古今会通起来,思想文化有一个传承,发展的历程,要知其脉流,就得会通古今,在此基础上若能把中西会通起来则更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坚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六结合”方针。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